免费个人博客管理系统

首页

智库声音

法制与社会

传播学视阈下的文化外交研究

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  阅读:?chuanboxueshiyuxiadewenhuawaijiaoyanjiu

作  者

王  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摘要】国家形象的构建是一种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之间不断互动的过程。本文通过梳理文化外交的概念和历史使命,以及国家形象构建的过程,提出文化外交的长期性、相互性与合作性使其能够加强国家形象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而在传播学视阈之下的信息社会理论、战略叙事理论和刻板印象理论能够分别从机制、内容与结果三个层面来解释文化外交如何对国家形象构建过程中的客体要素发生作用。

【关键词】文化外交 国家形象 客体要素 关系塑造


文化外交与国家形象客体要素构建


文化外交作为构建国家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指以国家政府为行为主体,通过文化、艺术、教育等途径,向他国传播本国的政体、价值观、文化特性等, 以期达到建立、发展、维护与他国关系、促进国家利 益的目的。文化外交是主权国家利用文化手段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的一种外交活动。丰富和发展文化不是文化外交的根本目的,以文化交流为媒介维护、促进国家利益、实现国家对外战略才是文化外交的宗旨。

从二十世纪以前在民间层面开展的文化输出与文化扩张行为,到以法语联盟、意大利但丁协会、英国文化委员会等为代表的文化机构的诞生,再到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将文化外交视为实现意识形态目标与战略最有力的武器,文化外交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使命。当今时代的文化外交不再以攻心战和文化渗透为特征,各国通过各种文化外交活动来促进贸易出口或获得国际社会对自身文化和政治制度的认同,文化外交日益成为各国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

国家形象的构建是主体国家与客体国家不断互动的结果。本国人民通过自我感知逐渐形成被大多数人所共享的国家身份,同时在对外部的感知过程中形成对世界其他国家的认识,并对别国如何看待自身进行推测,即臆断形象的形成。在自我感知与外部感知的共同作用下,国家身份与臆断形象也在进行着不断的协商与修正。以国家身份和臆断形象为基础,主体国家进而思考什么是未来希望别国对自身所持有的看法,并形成国家的期望形象。以期望形象为目标,主体国家面向世界投射自身形象。其他国家对主体国家投射的信息进行反馈便形成了主体国家的实际形象,即国家声誉。国家声誉与刻板印象之间此消彼长,对于没有期望形象和投射形象的国家来说,它在国际社会的实际形象则主要来自于其他国家长期以来对其形成的刻板印象。

图一:国家形象构建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身份与臆断形象是自我感知与外部感知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国家声誉是对主体国家投射形象的反馈,也同时受到事先存在的刻板印象的影响。然而在现实中, 大部分国家仅在自我感知、期望形象、投射形象等与主体相关的要素中投入较大的精力,却很容易忽视外部感知与刻板印象等客体要素对国家形象构建的重要作用。国家形象的构建需要对外部世界的深入感知,对世界理性客观的认识是一国认清自身身份,正确判断他人对自己评价的重要前提。此外,刻板印象对一个国家所带来的偏见对国家声誉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而刻板印象的改变或消除也同样需要主体国家与客体国家长期深入的互动。

文化外交对于国家形象客体要素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斯格尼彻(Signitzer)认为,文化外交是一种长期行为,其通过向别国展示自己国家的文化,取得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和认同。文化外交以促进各国 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为目的,而想要真正实现此目的, 双方在思想观念、学术研究、艺术文化方面的交流是不可或缺的。1975 年美国国际信息、教育和文化关系专题研究小组在其发布的斯坦顿报告中,特别论述了文化外交在对国家形象客体要素构建方面的问题 :“新的文化外交项目必须真正做到互惠。今天的美国人已经意识到,他们在教导别人的同时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合作型领导不仅需要有说服力的讲述,也需要良好的倾听。新的文化外交需要美国更加注重双方之间的对话,并将重点放在文化外交的相互性方面”。



传播学理论在文化外交研究中的应用


在对文化外交研究的梳理中可以发现,文化研究与国际关系是当前文化外交研究中最核心的两大学科领域,文化霸权、文化帝国主义、软实力等也成为最经常被用到的分析理论。然而,若要深入剖析文化外交如何对国家形象的客体要素产生作用还需要人们更多地从传播学角度进行理论化探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传播学理论正在被应用至文化外交的前沿研究中。


1. 信息社会理论

以卡斯特的信息社会理论为依据而开展的研究重点在于探讨在网络化社会的背景之下,文化外交如何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构建文化与关系网络,为国家赢得更大的利益和权力。这一理论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由网络连接的社会,当今的国家权力来自于其在全球、国家和地方相互互动的多维空间中所搭建起的网络。国家是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国家在网络中与其他国家和地方的互动关系决定着该国的权力强弱,同时 也决定了什么是应该被重视的,什么是可以被忽略的。

作为中国文化外交的重点项目之一,孔子学院近年来在世界范围所构筑的独特的中华文化网络引发了部分西方学者的研究兴趣。在这类研究中,关系结构与关系动力被认为是孔子学院的两个核心特征。与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推广机构不同,大多数孔子学院由中国的某高校与所在国高校联合创办,同时位于北京的汉办作为总部也与每所孔子学院保持密切联系。这 样的设计构成了一个多维度、多层级的全球关系网络。在关系动力方面,孔子学院举办的各种活动并不仅以传播文化为目的,而是通过内外部关系的营造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对关系动力的研究能够从根本上解释 孔子学院得以成长和不断壮大的原因。

在国家形象构建过程中,信息社会理论能够应用 于对外部感知阶段的研究。这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传播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探究如何通过搭建和 维护全球范围的关系与文化网络,扩大国家的影响力。


2. 战略叙事理论

阿利斯特 . 密斯起蒙(Alister Miskimmon) 等人于 2012 年提出了战略叙事理论。战略叙事理论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谁的故事更动人”, 用以解释在国际体系中观念形成、投射、扩散,以及接收的过程。当人们被一些描述国家历史或政策的特定人物、事件、故事所吸引时,这些令人信服的叙事便成为一种权力 资源,能够帮助国家实现特定的目标。

战略叙事理论从传播内容的角度为文化外交实践 提供了思路。在这一理论中,战略叙事可分为三个层 级。第一层级,国际体系叙事,描述了世界如何构成, 有哪些行为体,以及世界如何运转。第二层级,国家 叙事,涉及一个国家讲述什么样的故事、拥有什么样 的价值观和目标。第三层级,问题叙事,在于解释某 项政策的合理性以及如何成功实施。不同层级叙事内 容之间的结合能够为文化外交带来不同的效果。

战略叙事理论从传播内容角度出发,用于研究如何战略性地形成、投射与扩散双方共同的意义、观念与信念,因此能够成为国家形象构建过程中用于期望形象和投射形象研究的重要理论。


3. 刻板印象理论

有关刻板印象的研究是从社会建构的视角出发, 将刻板印象看做是“我者”与“他者”相互建构的结 果。刻板印象的形成和改变都需要主体与客体双方的参与,而自我身份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我者” 与“他者”差异化的刻板印象。麦加迪(McGarty)等 人曾提出过刻板印象的三个原则 :首先,刻板印象是我们试图解释一个事物时的辅助手段,我们通常需要指出某个群体与其他群体的不同之处时才能够对这个群体留下印象 ;第二,刻板印象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一种省力的方式,方便我们对某个事物快速归类,但 却因此而忽略了每个个体除群体特征之外所具有的不同个性 ;刻板印象是一种群体共享的信念,它对群体内成员具有规范作用,使彼此的行为协调一致。刻板印象通常会引起偏见,在国家形象构建与传播的过程中,“刻板印象是应该被拆除的壁垒”。

欧洲学者以刻板印象的概念为理论原点,对文化外交与国家形象开展了较多研究。例如,达妮埃拉(Daniela Chalániová) 以捷克斯洛伐克为案例,分析其解体前后两国对各自国家身份的认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研究表明,捷克与斯洛伐克在解体前后对都对方持有一定程度的偏见,然而在文化外交的作用之下, 随着双方在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的日益深入, 这种刻板印象的负面效应正在减弱。阿尔巴诺(Diego Albano)以意大利的为例,探讨“花花公子”的刻板印象在媒体的放大作用之下,如何对意大利和欧盟带来负面影响,并呼吁意大利更多借助文化与政治手段对现有形象进行改变。

刻板形象理论能够对国家形象构建结果的修正提供理论参考,其意义在于让人们认识到,文化外交能够通过国家间长期的文化交往,对改变刻板印象起到重要作用。

信息社会、战略叙事、刻板印象三种理论的应用为我们未来开展文化外交与国家形象构建研究提供了 可能的理论框架。尽管这三种理论之间看似没有关联, 但其背后却都共同指向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关 系塑造范式。这三种理论分别从机制、内容与结果三 个层面来解释文化外交如何通过主体国家与客体国家 之间的关系塑造,对国家形象构建过程中的客体要 素——即外部感知与刻板印象发生作用。

图二:传播理论在文化外交研究中的应用



结语


文化外交服务于国家利益,而当今时代的文化外 交更是以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为根本目的。国家形 象的构建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相互映照与影响的过程。文化外交通过加强主体国家与客体国家间的互动交流,增强主体国家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改变负面的刻 板印象,从而在国家形象客体要素的构建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以信息社会理论、战略叙事理论和刻板印 象理论为代表的关系塑造范式将从传播学角度出发, 分别在机制、内容和结果三个层面为未来的文化外交 与国家形象研究注入新思路。

【参考文献】

① Richard T.  Arndt:<The  First   Resort of Kings: American Cultural Diplomac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Washington D.C., Potomac Books,Inc. 2005.

② Gilboa Eytan. :<Diplomacy in the media age: Three models of   uses and effects>,<Diplomacy and Statecraft>2001,12.

③赵可金 :《中国文化外交的问题与思路》,《公共外交季刊(夏季号)》2014 年第 5 期。

④李智:《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版。

原文刊载于《新闻战线》2019.03(下)。本次刊登有删减调整,如需引用请参照原文。

本文地址:http://02408.com/p-chuanboxueshiyuxiadewenhuawaijiaoyanjiu.html
上一篇:我国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新冠疫情中的危机传播转向及应对

最新回答

暂无回答

评论专区:

名 称必填

邮 箱必填

网 址选填

验 证

添加表情

智库声音

网络技术

创业赚钱

网络热点

钻石戒指珠宝首饰

    商品推荐

    网站推荐

    更多..按标签查询

    置顶信息

    最新发布

    谷歌广告:

    更多 >

    图文推荐

    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的真实原因
    春捂秋冻指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春冻骨头秋冻肉?为什么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清华新中国70年经济学报告:30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反全球化,区域合作和地缘经济对中国更有利!
    特朗普政府这是宣布投降了?美国错失延缓新冠病毒传播的机会,并且还要一错再错!
    纽约时报披露:俄军情部门向阿富汗塔利班关联组织秘密提供赏金,鼓励他们击杀美军
    外媒曝澳大利亚特种兵在阿富汗搞“杀人竞赛” 英美士兵更离谱
    外国媒体评论中印边界冲突